ATOMY CHANNEL 台灣

translation

公平就是生命

點擊數 417 拍攝日(上架日)
列印
人們不會僅一昧追求自己的利益,響應者於這個實驗中所表現的態度再度證實了
人們絕對不是完全自私自利只運用理性思維的事實。
 

1982年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的經濟學者沃那•古斯(Werner Guth)、史密柏格(Schmittberger)等人進行了確認人們自私心理如何啟動的實驗,這個實驗即廣為人知的「最後通牒賽局」,該場賽局中,共有提議者與響應者兩人,賽局如下進行:參與賽局的兩人為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兩人之間毫無關係,而且以後也絕對不可能會再見面,因此,雙方沒有任何理由需要為體面或友誼著想,想要做出多麼自私的行為也無所謂,他們在這樣的情況下究竟會如何行動呢?會做出完全自私自利的行為,還是為對方著想的行為呢?首先,以抽籤的方式給兩人中的一人10萬韓元,獲得10萬韓元者為提議者,另一人則為響應者。

提議者向響應者提議這筆不勞而獲的10萬韓元該如何分配,例如:5:5分帳,或者是6:4、7:3、8:2、9:1等,按照自己的想法向對方提議,響應者可以做出兩種選擇,接受或拒絕提議者所說的金額,若響應者接受提議,雙方就以提議的比例分帳,然而,若響應者拒絕提議的金額則雙方一毛錢都分不到,因此,在響應者拒絕的情況下,則必須將這10萬韓元還給主管賽局者。這個賽局必須一次結束,故提議者無法再次修改提議,響應者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回覆。像這樣,賽局設定為兩人無法透過反覆提議、響應與對話達成協議,僅能透過唯一一次提議與回覆結束賽局,因此這個賽局被賦予了一個非常聳動的名稱—「最後通牒賽局」。

那麼,最後實驗結果如何呢?賽局中掌有主導權的提議者向響應者提出分配金額至少40%以上比例的情況最多,提出5:5分帳的情況也很多,整體而言,約有80%左右提議分出30%以上給響應者,為什麼人們明明可以提出9:1或9.9:0.1分帳也無妨,卻提出如此優渥的條件呢?這是我們假定人們的思維是完全自私自利與合理的情況下所無法回答的問題。

人們不會僅一昧追求自己的利益,響應者於這個實驗中所表現的態度可以讓我們再度看見人絕對不是完全自私自利只運用理性思維的事實。若響應者抱持著理性的思維,那麼就算對方提出的金額再小也會接受,但實際實驗中卻並非如此。

平均而論,提議分出20%以下時皆會被響應者拒絕,為何他們要拒絕不勞而獲的金錢呢?若我們認為人們理應抱持著完美的理性思維,那麼這個問題便淪為無解。

響應者認為分到的金額太少便拒絕,顯示出人們重視的不單純是金錢而已,人們追求比金錢更重要的價值,這種情況中人們所追求的便是公平(fairness),人們覺得分配不公時,即使在金錢上受損害也不會接受,這場賽局中,提議者為按照自己的想法決定與響應者分配的比例並提出提議的「最後通牒者」。

響應者對於提議者的最後通牒只能從「Yes」和「No」中擇一,因此,這個賽局是種「隨心所欲」的賽局,提議者隨意決定分配比例後單方面通知對方,然而,倘若最後通牒者態度蠻橫,意即只想最大限度地獲得一己之利益,絲毫不為對方著想,那麼對方便會覺得不公平,為了讓提議者也得不到利益,即使需要放棄自己的利益也無妨,藉此報復提議者的不公平行為。這個賽局讓我們對於人們的行為獲得了極重要的啟發。

若人們如同傳統上經濟學中假定的那樣完全自私自利且理性思維,那麼提議者便會竭盡所能地將最少的金額分給對方,而響應者即使分配到的金額非常少也會收下;完全自私自利且理性思維的提議者絕對不會為對方著想,而響應者不管分配到的金額有多少都比沒能分到好,因此沒有理由拒絕。例如,即使在提議者自己保留9萬9千韓元,只給響應者1千韓元的情況下,響應者亦欣然接受才符合利益原則,但實際實驗中所得到的結果卻與傳統經濟理論和賽局理論所預測的結果背道而馳。

最近蓬勃發展的行為經濟學中,揭露了人們的思維並非理性而是大部分屬於感性的事實,人們在意的不是收到金錢的絕對金額,而是追究公平或平衡,有可能收到少量金額就能滿足,也可能收到大量金額卻仍然覺得不公平或感到憤怒,另外,在公平或平衡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即使是不勞而獲的金錢,人們也會選擇拒絕,此外,人們在能夠隨心所欲牟取一己利益的情況下,亦會考慮對方的感受,最後通牒賽局這個實驗中完整呈現出這些現象。

인터넷 익스플로러 사용자는 [도구]-[호환성보기] 를 클릭하여 호환성보기를 해제하여 주시기 바랍니다.

    登入

    GLOBAL GSMC